演唱 | 龚琳娜
古琴 | 林晨
笙 | 聂云雷
笛箫 | 王华
打击乐 | 李尚
曲 目
胡笳十八拍(全本)
据本:[ 明 ] 琴适,打谱:林晨
(龚琳娜、林晨、王华、聂云雷、李尚)
阳关三叠
谱见于《琴学入门》(1864),词:王维,林友仁传谱
(龚琳娜、林晨)
黄莺吟
谱见于《事林广记》(1269),打谱:王迪
(龚琳娜、林晨、王华)
凤凰台上忆吹箫
谱见于《东皋琴谱》,词:李清照,打谱:姚丙炎
(龚琳娜、林晨、王华)
龙的眼
词:选自《诗经·关雎》,曲:老锣
(龚琳娜、林晨、王华)
声笙不息
曲:老锣
(龚琳娜、聂云雷)
碧涧流泉
乐曲 出自《古冈遗谱》
(林晨、王华、聂云雷、李尚)
平沙落雁
谱见于《抄本琴谱》,打谱:王迪
(龚琳娜、林晨、王华、聂云雷、李尚)
*曲目以现场为准
![]()
龚琳娜 | 演唱
歌者、中国新艺术音乐创始人。1999年,龚琳娜以“民歌状元”称号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2000年获得第九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银奖。她研究中国戏曲不同流派不同行当的唱腔、不断采风学习各地民歌,将中国传统声乐技巧融会贯通,形成别具一格的唱腔与多元的艺术风格。2010年,龚琳娜以一曲《忐忑》,红遍大江南北,她如今演绎的24节气古诗词歌曲,以及《山海神话》等,被听众认为既传统又现代。“声音行动”是她发起的一个公益教育项目,旨在培养中小学音乐老师教孩子们唱古诗词歌曲。龚琳娜是推动中国音乐发展的践行者,致力于中国声乐的传承与传播。

林晨 | 古琴
古琴艺术传承人,自幼从父亲林友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学琴,后转学多师,掌握了多种流派的演奏风格。自身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和扎实的基本功,演奏技艺娴熟,气韵生动,意致悠远,是新一代优秀的古琴演奏家。特别是在琴学理论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已有多种琴学著作出版,在国内外影响很大,是当代中青年琴人的典范。曾策划、组织并参加多场大型古琴音乐会演出;策划大型古琴艺术展;并担任古琴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为古琴艺术的传承与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7年12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2018年5月,确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聂云雷 | 笙
国家一级演奏员,龚锣新艺术乐团团长、北京京剧院青年团乐队队长、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客座教授。2019中央电视台 (CCTV) 民族器乐大赛评委。第21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作品《霸王别姬》音乐总监。他从小学习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热衷于民族室内乐的演奏,能够将戏曲的演奏方法自如地运用到乐队的合作当中,在演奏方面以“灵活”著称。多年来还一直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迟小秋和中国新艺术音乐创始人龚琳娜、老锣合作,在戏曲音乐和中国新艺术音乐方面独有建树。

王华 | 笛箫
字修渊,笛箫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国乐学科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秘书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紫禁城室内乐团成员、创始人之一,2012、2019“CCTV民族器乐大赛”笛子组评委,央视十大青年竹笛演奏家。作为一个创新型的演奏家多次与中国爱乐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乐派交响乐团、台湾NSO交响乐团、亚洲乐团、香港中乐团等著名乐团合作。曾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世界首演潘德列茨基《第八交响曲》。为多部影视作品配乐,有丰富的演奏经验。

李尚 | 打击乐
中国青年打击乐演奏家。先后师从著名特级打击乐演奏家朱啸林,一级演奏家朱剑平,焦山林,王以东教授。作为新时代的打击乐演奏家,与不同风格的艺术团体、艺术家们有着广泛的深度合作。近些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广州卫视、北京电视台、央视等节目录制。参与龚琳娜《24节气古诗词》《行走的声音》等系列活动的巡演。
作品赏析
《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欣赏此,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文姬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心意在流淌。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她在时代大动乱的背景前开始露面,第一拍即点“乱离”的背景:胡虏强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汉末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汉末诗歌中所写的“铠甲生机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等等,都是当时动乱现象的真实写照。蔡文姬即是在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掠掳西去的。
被掳,是她痛苦生涯的开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诗中专用第二拍写她被掳途中的情况,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缘别离”指明一生的不辛源于被掳。她被强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间,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严酷的:“胡风浩浩”、“冰霜凛凛”、“原野萧条”、“流水呜咽”,异方殊俗的生活是与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惊肉跳:“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以肉奶为食,腥膻难闻,无法下咽,“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居无定处,逐水草而迁徙,住在临时用草筏、干牛羊粪垒成的窝棚里;兴奋激动时,击鼓狂欢,又唱又跳,喧声聒耳,通宵达旦。总之,她既无法适应胡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不能忍受与汉族迥异的胡人的生活习惯,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的痛苦的心声,而令她最为不堪的,还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经受着双重的屈辱:作为汉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虏;作为女人,被迫嫁给了胡人。第一拍所谓“志意乖兮节义亏”,其内涵正是指这双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两方面都受到煎熬的情况下,思念故国,思返故乡,就成了支持她坚强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从第二拍到第十一拍的主要内容便是写她的思乡之情。第四拍的“无日无夜兮不念我故土”,第十拍的“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归桑梓”,都是直接诉说乡情的动人字句。而诉说乡情表现得最为感人的,要数第五拍。在这一拍中,蔡文姬以她执着的深情开凿出一个淡远深邃的情境:秋日,她翘首蓝夭,期待南飞的大雁捎去她边地的心声;春天,她仰望云空,企盼北归的大雁带来的故土的音讯。但大雁高高地飞走厂,杳邈难寻,她不由得心痛肠断,黯然销魂……在第十一拍中,她揭出示自己忍辱偷生的内心隐秘:“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得埋骨兮长已矣。”终于,她熬过了漫长的十二年,还乡的宿愿得偿,“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但这喜悦是转瞬即逝的,在喜上心头的同时,飘来了一片新的愁云,她想到自己生还之日,也是与两个亲生儿子诀别之时。第十二拍中说的:“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坦率剖白。从第十三拍起,蔡文姬就转入不忍与儿子分别的描写,出语便咽,沉哀入骨。第十三拍写别子,第十四拍写思儿成梦,“抚抱胡几兮位下沾衣。……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绝兮恩爱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极尽缠绵,感人肺腑。宋代范时文在《对床夜话》中这样说:“此将归别子也,时身历其苦,词宣乎心。怨而怒,哀前思,千载如新;使经圣笔,亦必不忍删之也。”蔡文姬的这种别离之情,别离之痛,一直陪伴着她,离开胡地,重入长安。屈辱的生活结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亲子的痛苦,才刚刚开始。“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和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全诗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涌动处曲终罢弹,完成了蔡文姬这一怨苦向天的悲剧性的人生旅程。
《胡笳十八拍》既体现了蔡文姬的命薄,也反映出她的才高。《胡笳十八拍》在主人公,即蔡文姬自己的艺术形象创造上,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即使在叙事上也是如此,写被掳西去,在胡地生育二子,别儿归国,重入长安,无不是以深情唱叹出之。如写被掳西去:“云山万重兮归路遇,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狂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处处表露了蔡文姬爱憎鲜明的感情——“云山”句连着故土之思,“疾风”句关乎道路之苦。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更主要地体现在感情抒发的突发性上。蔡文姬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来,忽然而去,跳荡变化,匪夷所思。正所谓“思无定位”,甫临沧海,复造瑶池。并且诗中把矛头直指天、神:“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海北天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把天、神送到被告席,更反映出蔡文姬的“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的心情。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很高,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高,与蔡文姬的才高有关,蔡文姬的才高是由她的家世和社会背景造成的。
|